陈新碧:小女子的大事业
2010-09-19 浏览次数:2989
1005班学员陈新碧获“第二届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称号。
成功的左手是智慧,右手是汗水。“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的称号,不仅为陈新碧的职业履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也再次向世人诠释了这个真理---只要努力,女人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商业时代画卷下,虽然吉峰农机人力资源总监陈新碧的职业经历并没有戏剧般的跌宕起伏,但她的成功之路却足以成为梦想拼搏的后来者们可以复制的成长模板。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人,在没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没有优越的家世背景做基础时,勤奋和汗水是成功天平上重要的砝码。
苦出来的“金凤凰”
陈新碧坐在草坡上,津津有味地翻看着有些破损的语文书。她没有注意到,晃着尾巴的牛儿已经走了老远……
这是1985年四川巴中普通的一天。事实上,几乎每一天,11岁的陈新碧总会在这里放牛。放牛就不用种地,就可以做她最喜欢的事儿——看书。
但这一天对陈新碧一家却非同寻常,靠养猪和种地供养着5个孩子的父亲万万没有想到,陈新碧作为这个家中的老四干了一件天大的事,在没有知会父母时,这个小女儿自己联系并转了学。“你为啥要转学?”“换个更好的环境,好好读书,”她撇着小嘴说道。
小升初时,村里只有两名学生合格升学,陈新碧是其中一人。初升高时,镇上只有三人,陈新碧又在其中。1992年,18岁的陈新碧如愿考上大学。用乡亲们的话来说,“我们这山里边终于飞出了金凤凰。”
但这只“金凤凰”刚到成都就闹了不少笑话。陈新碧到成都读书是由大哥陪着来的,大哥曾经到过几次的小县城,算是见多识广。“我们俩人一路看到公交车就不停挥手,没想到这里是有站台的,别人根本不理我俩。”她遮着嘴,忍住不笑道。
在后来的四年里,除了学习,陈新碧的生活依然艰辛。她掰着指头算着,大学四年里,先后去过四家火锅店当服务员,洗碗刷盘子;还干过很长一段时间家教……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公务员生涯后,她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突然决定辞职。主动砸掉“铁饭碗”本已让父母感到不解,但回到成都寻找机会的陈新碧却在电话里让父母愤怒,她正在一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里擦地。陈新碧是如何考虑的?“我想进入企业先学点经验,”她说。
情况是这样的,陈新碧投放简历时被一家企业看中,但由于这家企业刚刚搬迁到新工厂,所以公司基层人员都必须到流水线进行两个月的清洁工作。父母的反对她并没有放在心里,她和一大群本科生、专科生整天在企业里擦地,干得不亦乐乎。
一些和她一样大的年轻人吃不了苦,纷纷走掉了,陈新碧坚持了下来。
随后,新的工厂开始运转,陈新碧被分到流水线进行作业,这一干又是两个月。“大城市的人不愿意干这活儿,每天吃住在工厂。但对我来说,从小就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也没啥。”
陈新碧的这份乐观和敬业的精神很快打动了公司高层,两个月后,她被分到办公室进行人事管理工作。
工作狂想曲
整整三年时间,陈新碧从一名擦地工做到了企业的人事主管。按很多小富即安的思路来看,她的日子已经开始滋润起来,但命运又再一次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2001年,一次偶然的应聘让她进入一家国内大型连锁超市,担任人事部门经理。但到后来,陈新碧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源。从分店人事经理、到区域人事经理,最后成长为店长,开始为企业在全国开连锁超市冲锋陷阵。
在她最忙的两年里,她负责并参新店的开设和管理。忙到什么地步? “很多时候,嗓子根本说不出话,天不见亮就到公司,晚上12点开完会再离开。”整整几年,陈新碧基本上没有在12点前睡过觉,生病了,打起吊针都在工作。”她自己也承认是在玩命。但忙碌中的她依然乐此不疲。
2005年为了照顾家庭,陈新碧回到了成都,陈新碧经过慎重考虑,她毅然地加盟吉峰农机,当时,她并没有在意实际收入。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非常知道农民的苦。”陈新碧有些动情地说,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孩子都要肩负起大量的农活。“如果用机器代替手工劳作,不仅仅是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更能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干农机,是一件事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希望能为广大的农民朋友做点实事、好事。”
农机流通行业的巾帼英雄
2009年吉峰农机成为全国唯一的农机连锁上市公司,并且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农机流通企业。
但陈新碧加入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那会儿,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企业还处于培育期。”
陈新碧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开始迅速发挥作用。她推出了晨会制度,制定并完善了人才培训体系,丰富了员工激励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吉峰农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从2005年的百余名员工逐步发展壮大至目前的两千多人规模。
陈新碧加入吉峰农机后,认真研究分析宏观环境及行业特点,针对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推进了吉峰农机人力资源的变革与创新实践。优化了吉峰农机人力资源结构,推动了吉峰农机人才梯队的建设,为农机行业人才的建设找到一条出路。
陈新碧为吉峰农机设计了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
首先,通过多种内部强化培训与薪酬制度的改革,大力提高一线销售、技术人员的复合能力,在企业内部提倡“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化培养方式。门店员工既是销售人员,也是技术服务人员。
其次,挖掘、培养原有农机人才,将行业“存量”变“增量”。2009年度共吸纳整合“老农机”238人。
同时,针对全国农机行业人才缺失的情况,结合吉峰农机企业实际需求,创新性的开展校企联姻的农机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个省市已建立了10多个农业相关高校的高端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订单式培养中高端技术服务骨干后备队伍,仅2009年度就为近200名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着眼于员工长远发展,实施人才增值计划,外派“充电”149人次、内部培训409人次,不断增强农机流通企业对多层次人才吸引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吉峰农机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人才比例达到90%以上。这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幸福的女人
如今,在为农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同时,陈新碧更加享受生活上的幸福。
她毫不掩饰地为自己儿子的学业开心,“刚刚考上重点中学,呵呵。”此时,她的眼中流露出的是作为母亲的慈爱。
她提及长辈时,满眼闪着泪花,最舒心的是在2006年10月份终于说服了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的公公婆婆搬进了她当时80平米的新家,看着父母踏进家门那一刻她落泪了。现在日子好过了,不再是曾经刚工作时半斤肉都需要分割成两块,要留一半到下顿吃,但年迈的母亲却老惦记老家,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老马工作也忙,但他对家的付出比我要多得多,儿子也有抱怨的时候,说‘妈妈怎么经常不在家呢?’”,停顿了一会后,她往窗外望了望说,“有一次,老马生病住院,刚下手术台,西北那边有事要马上出差,当时真的很矛盾,想了想还是急急忙忙赶过去了。”
说着,她转身去倒水,“家里面只要有好吃的,他们都要给我留着,说‘等新碧回来再吃。’她很得意,水都差点撒到手上。
不过,如今所有家人都支持她所做的事业。“我来自农村,家里老人也都来自农村,大家都知道,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实在在为农民减负增收的好事,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新长征” 奋斗
此外,陈新碧在公司发展扩张中也贡献力量,其亲自整合重组的直营连锁店就多达20家,乡镇代理经销商80余家。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09年,吉峰农机成功上市,作为这一事业的推动者和大功臣,陈新碧的辛劳可想而知。可是她丝毫不觉得疲倦,在她脸上,每时每刻都可以看到轻松绽放的笑容,使她看上去更加纯真、更加自信。
8月30日8时,第二届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表彰仪式在哈尔滨市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陈新碧荣获“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