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成教授:EMBA——人生的战略准备
2011-04-07 浏览次数:5273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教授曾讲:企业将来要想发展好,现在就必须做好战略准备。卡普兰教授把这个战略准备概括为三个方面内容: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准备。当你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建好了信息网络,同时拥有良好的组织资本,即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合作态度、知识共享平台等等,这三方面的准备充分后,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鉴定基础。这就是企业的战略准备。
王化成教授用这个概念形象的比喻了EMBA的定位和意义,那就是人生的战略准备——如果希望将来发展的更好,那么应该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战略准备。第一,就是知识结构要合理,要有一个完备的知识层面的准备;第二;要拥有健康的体魄;第三,较好的人际网络关系。就相当于既要有硬件——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要具备软件,即知识结构和人际网络关系。那么,从EMBA这个平台来说,在这三方面的人生战略准备中都或多或少的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人大EMBA,同学们能做好自己知识的更新、听到在某些领域里非常顶尖的老师、专家、学者们对管理理念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以及最前沿资讯的介绍,同时EMBA还提供学员们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这些方面来说,同学们借助一个EMBA项目,能够为个人将来的职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丰富了实力,对于企业家自身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思知行之EMBA课堂
《礼记•中庸》子思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EMBA的教学改革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在各班级中推行了SOAR飞翔计划,最重要的改变之一就是将“思-知-行”有机的融入到了EMBA教学的各个环节。
王化成教授说:“‘思知行’这三个方面主要告诉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应该去做什么,也就是说要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我们不仅把课程进行了‘思知行’的模块划分,同时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是贯彻着‘思知行’的理念。”
从2003年起,王化成教授就站在EMBA的讲台上开始教EMBA,他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按照“思知行”这个思路进行的。比如王化成教授的《公司财务》这门课,每一章前面都有两个小模块,第一个模块叫章前静思语,用一些引人深思的名言警句或者名家的人生感悟来引导学员思考。另一个模块是章前思考题,章前思考题就和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比较接近了。在《公司财务》课程第一章的时候王教授经常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已经在企业工作很多年了,那么你是怎么样看待公司财务管理的,或者你认为一个优秀的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以此,引发同学们思考,通过讨论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样的财务人员是优秀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的工作都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同时借此去发现个别同学认知的偏差和财务知识体系的不完善程度。通过这种讨论,王化成教授可以在讲授前就熟悉EMBA学员们对财务的认识、看法以及掌握财务管理的水平,然后再因材施教。这两个模块就融入了“思”的内容,引导学员从人生和专业两个角度反省和深思。
“知”的部分则是在学员们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了他们大体的水平以后,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来讲授课程。财务管理这门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完全由老师一个人在那里讲,特别是给EMBA上课,更应该让学员参与进来,一起讨论,加强互动,让学员们把自己过去在管理上的一些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知”这个模块它不完全来自于书本,也不完全来自于老师,在EMBA的课堂上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来源于学员之间的交流——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构建的过程。为了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王化成教授一般在每一章前面都安排了一个小故事,大多都是王教授亲自经历的一些案例或者项目,比如说给企业做咨询的案例,或者担任独立董事的时候发现的某个财务上的问题,这些都是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有趣的案例和故事能够激发学员们获取答案的兴趣,只有认真听完整个章节的课程才能了解到故事背后隐含的东西。EMBA学员们平时工作强度都很大,周末还要上课,这些小的趣味故事能够让他们尽可能的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最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行”。对于“行”的理解,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在王教授看来“行”就是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用起来,转化成自己的具体经验,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组织的几个方面。第一,就是传统的案例讨论。第二,则是结合财务原理,对学员们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比如在讲授战略地图篇章的时候,考虑到这是财务上做业绩评价的很重要的工具,王化成教授都会请学员们为自己的企业亲自绘制一张战略地图,再设计一套平衡记分卡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们就能很好的把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点和自己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
思知行之对EMBA教授的挑战
王化成教授也很诚恳的告诉我们,新的“思知行”的教学组织方式对授课教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教授们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EMBA学员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平常接触的企业实践特别多,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可能会比教授的经验还要丰富。如何驾驭这样的课堂,确实极具挑战性。面临这样的情况,王化成教授会谦逊的放低自己的姿态,坦诚自己的不足,强调学员们实践经验的优势和重要性,同时也理性的告诉学员们自己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理论,以求理论联系实际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与学员们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将学员们零散、缺乏体系的实际经验,借由理论和工具,重构起更新的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学员企业实践,真正为组织创造价值。
作为EMBA的授课教授还要敢于面对学员的质疑,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并引导学员们的互动、分享和交流,这也是教授体现价值的重要之处。
此外,对于EMBA教授的挑战还体现在课堂上运用的案例。EMBA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卓越的组织领袖,承担一个组织“掌门人”的职责,而不是培养一个理论性的学术人才,那么作为“职业老板”他的创新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不仅仅是知识的表象,更是智慧的体现。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力行推广者哈佛大学一向认为:“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智慧是不可言喻的。”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也在于它极好的发展了学员不同的思想,加深学员对涉及管理问题各种因素的理解,培养他们分析、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因此一堂EMBA课程是否生动,是否真正能贯彻思知行,和教授的案例教学密不可分。
王化成教授原来经常会给EMBA同学讲授一些比较大的案例,比如哈佛的案例,它可以引发很多有价值的思考点和讨论点,但因为案例太大太复杂,导致很多学员根本没有时间去认真阅读和分析。所以王化成教授就会有目的的准备一些短小精彩的案例,比如王化成教授曾去给三峡总公司做一个课题叫“中国式企业管理”,里面有对三峡的管理经验的提炼总结,总结出经典的三峡中国式管理等等精彩内容。为了便于EMBA学员的学习和讨论,王教授把这个本来很复杂的案例进行精简和提炼,整理出一个仅仅千余字的经典案例呈现给EMBA学员。同时针对EMBA学员的特点,给他们补充讲一些背景等各方面情况,然后就在财务方面设置悬念,同时也设定好案例中的几个重要角色,如一类角色是大股东——三峡总公司,另一类就是三峡的上市公司,还有一类是除了大股东以外的小股东——长江电力的小股东,最后一类是银行——债权人。案例讨论时,让学员分为四组,角色扮演成这四类人,引发课堂上热烈的讨论、协商、模拟谈判。让这一个非常小的案例,尽最大可能在EMBA学员们有限的时间创造最深刻的印象。
王化成教授的课程格外精彩,四天的授课中每天都有一个极佳的案例讨论,其中的三个优秀案例都是王化成教授亲自编撰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调研、编撰和积累,王化成教授有几十个案例在MBA、EMBA的课堂上闪烁着光芒,点亮了众多学员智慧的火花。据了解,人大出版社将为王化成教授专门出版一本《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已被列为了教育部的重点教材。王教授告诉我们说:好的案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还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不断更新,而且也要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实践过很多次后才能最终成稿,他会在案例编撰这条路上继续砥砺前行,让更多的学员享受到案例带来的智慧升华。
思知行之对EMBA学员的要求
随着人大商学院EMBA的教学改革——SOAR计划的推行,对EMBA学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益佳的学习效果就要求学员们更大程度的投入。在人大EMBA的课堂上,我们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员,因为他们只是被动的等待被填充的知识容器;我们也不需要知识的消费者,因为他们只是排队接受服务的买主;我们需要的是参与者,他们将带来自身的管理经验,并将其进行整理、联系、升华、概念化,他们是承担责任的学习者,他们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王化成教授建议我们的EMBA学员: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在上课前熟悉课程的学习资料,将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一定要学会合理调配时间,要做好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在课堂上的分享和交流会帮助你的学习收获翻倍,所以务必投入、真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和讨论中。
“四天的时间是珍贵的,既然来了就让它最大程度的为你效劳,衷心祝愿每一位EMBA同学都能在人大EMBA的课堂上收获良多”,王化成教授表示将全力辅助广大EMBA学员们做好人生的战略准备。
Tips: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大商学院E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全国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本科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财务学年会共同主席,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会计、财务与管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会计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杂志特邀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