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民:敏锐的建设者
2010-09-19 浏览次数:9126
1997年,刚刚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韩民本要到北京的单位就职,但终因这家单位倒闭而来到天津泰达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前身)。当时的开发区正处在初级建设阶段,已经有包括摩托罗拉、鼎新等知名企业进驻其中。即便如此,当韩民面对这片80%都被盐碱地覆盖的异乡时,恐怕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13年后的泰达开发区和他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初到开发区,韩民住在第一大街的一座六角楼里,这也是开发区13条大街中唯一有人居住的一条街。到了晚上,白天来开发区工作的人又回到天津城区的家,韩民只能独自一人待在宿舍,守着这座空城。
看上去,这并不是个精彩的开始。年轻气盛、毕业于名牌大学金融系的韩民,如何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天津泰达开发区来说,这座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建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范本来复制经验。彼时,国内的大部分开发区都处在摸索阶段,而国外的成功经验也很难移植。1997年,一切刚刚开始,甚至连众多亚洲国家后来都争相模仿的最佳样板——印度班加罗尔——都还没有“亚洲硅谷”的影子。
所幸,即使韩民刚刚走出校门,随着整个中国的IPO大潮,天津泰达开发区也开始筹备上市公司,韩民得到机会参与其中的5个项目,从立项审批、科研报告、通过专家认证,到最后募集资金,最终他完成了整个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第一个IPO上市公司:天津津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确,这些机会不仅帮助他为更多人所知,也是他此后13年几乎不曾离开天津泰达开发区、成为其坚定的建设者的最初动力。
完善“学习曲线”
韩民的幸运之处在于,他的成长轨迹已经与开发区融为一体,天津滨海开发区从1995年到今天,很多人都在为开发区的发展做出贡献。2009年滨海新区政府正式成立,按照总书记在年初两会上的定义,“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意味着滨海正在创造其快速大发展的阶段。
作为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部部长,韩民要求自己,“时刻保持敏锐”。这种敏锐曾经帮助他积累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1998到1999年间,韩民同时在津滨数字电子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兼事业部经理。这时,中国已经是开始普及网络办公、实行信息化建设了。借此机会,津滨数字电子公司承担了天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韩民来说,压力不仅在于这是个不容错过、并且必须做好的机会,还在于学习金融出身的他并不十分了解信息化。
坦言之,金融与科技知识方面的天然鸿沟并不那么容易被跨越。作为事业部经理,韩民既要明白技术,又要能够很好的安排下属6、7个部门的工作。韩民每天都在看书,他必须了解信息建设所需要的整个产业链上的细节,如果要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一定要弄清楚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各个环节。
韩民真的做到了,津滨数字电子公司在两年之间成为了天津市系统集成第一名,为政府以及其他公司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由此,韩民也几乎成了一个信息化建设专家。
显然,韩民从未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一切就源于努力,在于你是否敏锐的看到了机会。”韩民这样对《新视野》说。
其中,最关键的机会之一,就是其在2006年接受了中通远洋物流集团总裁助理、兼投资部总经理的职位。在此期间,韩民开辟了中国在船舶基金上的先河。
在一次与德国船舶业相关人士的交流中,韩民等一行人看到了他们的“工厂”环境。而这些工厂并不是绿草蓝天的传统模式,而是呈现在电子屏幕的绿色光点。这位德国人告诉韩民,一个绿点就是一艘船,而一艘船就是一座工厂,因为每艘船都载着大概一亿美金的货物。16000艘集装箱船就这样漂在海上,韩民多希望这些密密麻麻的绿色光点将来也能够出现在天津港,继而成为全国临海城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充满希望的同时,韩民听到了另一个令人略显震惊的信息。原来,这些集装箱船都是中国制造的,外国人出钱买下中国制造的船,转过头来又租给中国运载中国出口的货物。这个极不对称的产业结构触动了韩民,这似乎已经不是产业的问题,而是中国情结的问题。
回来后,韩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关于船舶产业的问题全部学习透彻。事实上,船舶融资涉及的产业领域相当复杂,仅仅在船舶制造方面就涉及到冶金、机械、精密仪器、动力、重型装备制造、信息化等多个产业,而船舶种类繁多,船旗、船级、班轮航线、世界经济变化等方面也是直接影响船舶基金运营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获得最新的、能够与国际保持同步的知识,韩民选择全英文的资料来学习。
从2006年底着手主持这个项目的整体方案设计开始,到反复比较各种基金形式的优劣势,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测算推演商业运营模式是否最佳,再到向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汇报,层层审批,组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直至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通过,报国务院批准,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200亿元的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最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成为目前我国仅有的经国家批准的11支大型产业投资基金之一,
完美回归
因缘际会就是这样。2008年天津滨海新区实行大开发,由于新区开发速度略显缓慢,新区建设投资集团应运而生。由于韩民此前在开发区的出色工作,以及他在中通远洋所作出的成绩,韩民最终应邀回到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融资部部长。
近三年,是滨海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年。但是,快速的发展对建设资金的要求很大,短期内财政资金的投入必然存在缺口,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度受到资金的影响,这一点在2007到2008上半年尤其明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依靠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韩民以及他的团队还在引入商业银行贷款,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签订了大额资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积极引进浦发、民生等中小股份制银行,打开了中长期建设资金和短期流动资金多结构、资金来源多样化、不受单一银行规模限制的局面。此后,他们引入了大额保险资金,设立了100亿元人保天津滨海新区交通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成功发行了29亿元企业债,并通过中期票据、信托、融资租赁等创新产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运作基金、上市等股权融资,逐步构建起多元化、多结构、多层次、成本最优的市场化融资结构,最终解决了资金问题。
其中,韩民韩民以及他的团队还在100亿元的债权投资计划中创造了一项“固定+有条件浮动”的创新模式。
天津滨海新区拟开展交通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在融资部与国内各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洽谈之后,他们最终确定和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这个100亿元债权计划。当投资项目、规模、期限、结构等内容都确定后,最艰难、最核心的环节——价格条款谈判——开始了。当时正值国内贷款利率水平处于下降通道和历史较低水平,并且由于本论经济周期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后续资金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测。这意味着,此前国内保险资金债权计划所采用的固定利率模式已经不适合这场债权投资计划了。
仅仅针对价格条款这一项,双方就进行了两个月的时间,最终,韩民及其他的团队决定采取“固定+有条件浮动”的创新模式来作为衡量价格标准。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定价模型,以一个固定利率作为基础,再确定一个利率水平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当利率有浮动的时候,再根据双方创建的公式进行交易。这样既保证了保险公司的收益,又可以通过最低值和最高值的利率锁定风险。
这项几乎可以作为教材案例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保监会2009年度的经典案例,已经在保险业内进行推广。
2010年1月,滨海新区政府成立。这意味着原本隶属于天津市政府的滨海新区得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有更多自主权、反应链更加迅速的新政府。滨海新区的未来将呈现出集商务、娱乐、宜居等多个功能领域的开发区。这是另一个新的开始,韩民也如过去的13年一样继续在与其一起成长,彼时的异乡早已成为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