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在校生 > 通知公告 > 详情

人大商学院院长易靖韬教授荣获“2023年度中国商学院杰出院长奖”

2024-03-06 浏览次数:642

12月11日,由MBAChina和经理人杂志联合主办的“2023年度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在北京举行。本次盛典涵盖主题分享、论坛对话、颁奖典礼等环节,来自全国的二百余名教育界领导、专家学者、商科院校代表、行业领军人物、专业研究机构和知名教育媒体现场参会,共同探讨中国商科教育未来发展、分享最新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中国商科教育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易靖韬受邀出席此次盛典,作“案例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路径”主题报告。同时,易靖韬院长凭借其在商科教育领域内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2023年度中国商学院杰出院长奖”。

以下为易靖韬院长演讲内容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如何从案例研究的角度,建构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提到:管理者的任务不是解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因此,构建中国自主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其核心在于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挖掘管理实践中的独到视角,进而形成具有中国智慧的管理良方。

1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目的包括发展已有理论、对已有理论的实践检验以及建立新的理论。尽管有人质疑管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但只要管理学研究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范式,确保科学研究的品质,就能对实践形成深刻的理论洞察。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学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标准。

如何遵循科学的方式,探索中国自主的管理理论研究,是管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我一直认为,过去我们未能推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管理理论,原因在于理论来源于实践。如果没有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且具有竞争优势的标杆实践,我们就无法提炼出能够获得学界共识的理论洞察。因此,我认为:实践是观察和研究理论,甚至提出新理论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从实践中进行提炼和归纳。然而,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和归纳理论,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

理论的构成包含四个基本要素:概念和变量、命题与假设、机制或原理、边界条件。概念是对于单个现象的一种表达,变量是对于概念的操作化。命题涉及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假设涉及具体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理论是解释概念或者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原因,基于可靠的逻辑推理,也就是机制或原理。而边界条件则是理论成立的约束条件。

我们不必将理论过于复杂化,其构成要素相对简单。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理论不仅仅是为了理论本身,更在于能做出实际的增量贡献或提供全新视角。

在理论贡献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有效的方法:

“深化”,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增加新的成分,增强理论的解释力;

“繁衍”,借鉴某个领域的理论应用到新的领域,以解释特定现象。在管理学领域,很多理论是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借鉴而来的,形成更具价值的分析问题的视角;

“竞争”,与原有理论提出争锋相对的新的理论解释,弥补现有理论的视角,形成更完整甚至更具对比性的见解;

“整合”,探索跨学科融合视角,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为特定新现象提供完整解释,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较为关注的领域。

2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遵循的是归纳的推理逻辑方式,使我们能够从现象中提炼规律,从具体中提炼一般认知和见解。这种研究范式与建构理论的研究范式高度契合,具有天然的有机联系,是构建中国自主管理理论的重要路径。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近年来多次举办关于质性研究和管理案例的论坛,推出了大量基于中国丰富实践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为构建中国管理理论提供重要的观察视角。

案例研究的类型涵盖了探索性(研究问题的识别)、描述性(案例的厚实描述)及因果性(现象间的确切函数关系),但在理论层面更侧重于解释因果关系。为确保案例研究的品质,我们应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标准,也就是“效度”和“信度”。

 

关于效度,在案例研究中通常会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构念效度(准确测量)、内部效度(因果关系)和外部效度(类推范围)。这些标准确保了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因此,我们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提升这些效度。而信度则是可复制性,若研究结论具有影响力,我们可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这保证了社会研究能够遵循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式。

Eisenhardt在1989年的一篇文章中,开创了案例研究的质性研究范式,提供了案例研究遵循科学标准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准备、执行和对话总结。

在准备阶段,案例研究设计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由问题驱动,旨在解决一个非常具体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一套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逻辑。

如何进行有效地研究设计,关键在于案例选择和层次设计。案例选择分为单案例选择和多案例选择,而层次设计主要涉及分析单元设计,同样分为单分析单元和多分析单元。由此形成了包含四个象限的案例研究设计基本框架,每个框架都包含四种类型,单案例单分析层面、单案例多分析层面、多案例的单分析层面、多案例的多分析层面。

分析层面决定了观察视角在企业的宏观维度还是微观维度。宏观维度包括企业总体的决策维度、企业高管的决策维度,微观维度有企业中层、员工的决策维度。并针对不同维度,进行做问卷设计,其方式、内容具有系统性的差异。

在执行阶段,案例研究的思路包括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形成假设。我们需要从资料中提炼规律,在规律之间形成编码,进而进行研究和推理,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通过不断的重复实验,验证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可复现性,从而确保关系的逻辑严谨度,即“效度”。这可能导致逻辑复现,发现同一规律。在不同的企业中,只要满足相应的条件,该规律便可频繁出现,这是探索理论的基础。

在对话总结阶段,如何保证案例的全面性,关键在于确保分析内容已经涵盖所有可能的观点和见解。当分析达到该程度,就标志着分析过程的圆满结束。

 

3

案例分析

通过两个基于中国企业的经典案例,我们能够探索如何从生动的案例实践中提炼和理解中国管理行为背后的逻辑。

在案例1中,我们整理了一篇关于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权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经典文献,该文献详细研究了中美合资企业中控制权结构变化对绩效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最初的初始模型,也就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假设,到最终的研究结果,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变化为我们准确地揭示了该研究对理论的贡献。与我们从文献中提炼的原始逻辑架构以及通过案例不断筛选后所发现的新观念相比,有很多潜在的研究贡献。例如,我们发现该研究在变量内容上进行了扩展,纳入了前置的影响因素、调节因素、反馈机制,以及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这是我们通过对案例进行反复理论验证后,所得到的增量贡献。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研究所独有的贡献。最终,该模型表现为结构模型,我们将其总结成思维导图,以帮助我们从中国所需的案例中提炼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

案例2是关于猎豹移动轻游戏平台的出海研究。在该案例中,我们观察到猎豹移动在出海过程中,其生态系统竞争优势是逐步迭代的。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个过程呈现出一个具有阶段性的特质模型。

国际化进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结合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文献,我们发现这三个阶段与猎豹移动出海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关于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实际上文献中只揭示了部分内容。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这一话题,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进一步充实和细化。在构建理论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阶段都与竞争优势的创造、转移和升级密切相关。例如,在数字时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主要包括内部化优势和外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内部运作的效率高于市场效率,而外部化优势则是指企业将工作分配给更专业的人来执行,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整合资源,企业便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竞争优势。

因此,我们得以丰富和细化企业竞争优势迭代过程的各个环节,整合成国际化阶段企业竞争优势发展模型。在不同阶段中,对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探索都有可能对文献产生颠覆性的贡献,从而帮助我们发掘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这种鲜活的实践在中国数字平台型企业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相比之下,海外公司中此类案例较少。然而,在中国的这种平台型跨国公司中,这种实践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因此,提炼和总结这些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在数字时代做出重要的贡献。

 

4

思维导图

当我们从整体上观察和提炼问题背后的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时,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和逻辑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从之前提到的几个案例中,我们都能找到符合一般性规律的逻辑理论结构思维导图。这些思维导图有的描绘了因果传导机制,有的描绘了中介机制,有的描绘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边界条件,有的是对中介机制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约束条件的综合刻画。

从整体来看,我们注意到不同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设计,采用的是不同的思维导图。这表明,在刻画中国管理案例并形成深度思维洞察时,我们背后有可操作性强、逻辑性强的方法作为引导。

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构建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就能在中国鲜活的实践案例中,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贡献。在世界大舞台上,中国企业做得非常出色,但中国的学者如何去刻画并提炼出属于中国企业界所做出的贡献,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使命。

 

文字、图片:MBAChina

编辑:MBA项目媒体与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