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在读生 > 教授观点 > 详情

杨杜:学而优则仕不?

2017-02-20 浏览次数:2787

导读

《论语》中子夏说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蕴含矛盾的名言在当代社会如何解读?人大商学院EMBA学术主任杨杜教授认为:在观点上兼容矛盾是高度,在逻辑上兼容矛盾是糊涂。

 

一、华为的“削足适履”

 

先说削足适履吧,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可任正非却赞成削足适履,他说人家跨国公司几十年上百年形成的管理体系是科学的,就要老老实实的学,要削华为的足去适人家的履,要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在这种“削足适履”思想指导下,华为“傻傻地”坚持了十几年,总算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体系。

中国人喜欢对立思维,对学而优则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不过,反对的一般非仕。我们前面说过,不能兼容矛盾的看法没高度,现在以“学而优则仕不则仕”为例,来看看如何兼容矛盾吧。

 

二、“学而优则仕”阻碍创新

 

清华大学宁教授在个人微信公众号“课外的话”中说:“中国文化中真正阻碍创新和教育发展的,是中国人读书取仕的官僚文化。我觉得这才是要紧的地方”。

“自古以来,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学而优则仕。核心是取仕,是要做官。读书和考试,几千年来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选拔官员,而不是创造科技文明。其实,在废除了科举制度之后,新学依然没有摆脱选拔官员的功能”。

宁教授还举现代的例子说:“十几年前,一群最精英的留美学者聚集到清华园,他们共同把现代学问带给年轻的学子们,并且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没几年,这些人渐渐地散去了,他们纷纷成为了各个大学里的院长,获得了你无法想象的高薪和权势。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即使受到西方最新文明的熏陶,传统下的中国人依然对权力有着痴迷的向往。对于今天的成功学人,当官进阶,似乎比在冷板凳上做学问、教育天下英才更重要”。

宁教授这段话,连当了副校长,提倡“木鸡论”的杨先生也捎带上了?杨教授成了杨校长,也是学而优则仕呀!

不过,宁教授也有思考:“我亲耳聆听过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当着莘莘学子说:“在中国必须要做官,不做官就做不成什么事情”。这最初着实让我吃惊,但事后想来,确实是肺腑之言,殷殷教诲”。

看来,宁教授虽不赞成“学而优则仕”,但也表示理解。但他依然不忘批判“学者的模样,官人的心”。

“显然,在这种背景下,学问再牛掰,也只是获取权力的敲门砖;而获得了权力,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成就更大的事情。那么,如何表明你成就了事情、能够服众呢?要靠一些表面性的指标!这就会产生短期化、功利化的压力。而主导者化解自己困境的最佳办法,就是尽快出短平快的业绩,向权力的更高处攀爬。所以,求学、做官、尽快出业绩、再做更大的官,这是中国文化最深层的逻辑之一。在这个逻辑下面,自然无法产生出“离经叛道”的大学问、大成果”。

看来,宁教授对那位他非常尊敬的前辈的意思了解角度不大一样。那位前辈讲的有两个意思,一是当官不是目的,而是干成事的手段。二是现在搞研究,创新,没有资源是不行的,而当官的更容易弄到资源。

我是研究管理的,从管理的角度看,应该还有第三个意思——学而优则仕,仕者可以为学者提供更好的创新机制和氛围,仕自己出不了大成果,帮助别人出有什么不好?

果然,宁教授举的尽人皆知的蔡元培的例子,却证明了“学而优则仕”的正确性,闹了个前后矛盾。蔡元培就是学而优则仕,先当了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后又当北大校长,才有能力或权力“请了陈独秀、胡适和梁漱溟这些特立独行,对权威不屈服的人,采用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才渐渐地使北大有了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新风气,北大才有了一点风骨”。

在观点上兼容矛盾是高度,在逻辑上兼容矛盾是糊涂。不赞成学而优则仕,举例却打脸——论证了学而优则仕的正确。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自己去想。

还是回到主题吧。

学而优则仕不则仕,不是关键,关键是仕应该和能够做些什么?比如蔡元培。

自己成不了学术牛人,培养学生成牛人也行!自己成不了创新牛人,创造机制吸引牛人也行!

总之,“学而优则仕”不一定错,想当官也不一定错,其实当官也只是手段,关键是当了官干什么?

目前的中国,到底是缺少学术和创新的牛人呢?还是缺少让学术和创新牛人脱颖而出的机制呢?如果是后者,当官的反而是关键!

热烈欢迎以建立有利于中国学术和技术创新机制为使命的领导早日诞生!

 

三、“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一下吧——不怕人傻,就怕人糊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看着挺傻,但他一点都不糊涂,干什么就认真干好什么。就像任正非所说,做豆腐的就做好你的豆腐,发豆芽的就发好你的豆芽,13亿人合起来就是伟大的国家。

再画蛇添足一次。说者A心,听者B意。学而优则仕来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有另一种解释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用应到日常做事中(当然包括官事)。仕非士,日语中的仕事,也是指的工作,而非做官。

若如此说来,真没必要反对什么“学而优则仕”!每个人关注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工人做好工,农民种好田,教师教好书,研究者创好新,官员做好官,和尚念好经,多好!

说到这里,怎么有点理解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