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模块平台组织结构与客制化创业支持——基于海尔向平台组织转型的嵌入式案例研究
2021-06-24 浏览次数:1543
在企业转型与变革中,从平台商业模式发展而来的平台组织引起各界的日益关注,被誉为“一种能在新型的商业机会和挑战中构建灵活的资源、惯例和结构组合的组织形态”。平台化转型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下大型制造业企业重获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支持企业内部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解决企业经营内容有限、经营范围受到约束、企业边界难以突破和延伸的问题。
那么,制造业企业转型为平台组织后,平台核心宜以什么样的结构来为企业内部大规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客制化支持?有研究发现可通过“多平台”架构来为不同类别的边缘行动者提供功能各异的支持,但缺乏对其形成机理及多种构成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王凤彬教授及其合作者在《管理世界》上发表的“超模块平台组织结构与客制化创业支持——基于海尔向平台组织转型的嵌入式案例研究”一文回答了上述问题。
论文以海尔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小微企业在创业不同阶段与所嵌入平台互动过程的归纳分析,探究平台组织的构成、界面规则和在创业需求个异化条件下结构功能关系的实现机制。论文发现:(1)构成上,海尔在全面的模块化解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集成化平台核心的多个子平台架构;(2)连接方式上,海尔并不像产品技术平台那样,简单通过标准化界面以所谓“自动响应”式模块化集结,而是在平台使用者(边缘部分的模块)与平台(核心)之间,以及各类子平台(核心部分的模块)之间,建立具有“人工响应”特性的“友好”的模块关联界面,并经由纵、横向结合而形成独特的“超模块化”平台组织结构;(3)平台边缘为多边使用者、核心解构为多个子平台且关系界面上呈现超模块连接的海尔平台组织,是一个兼具“构成复杂性”与“关系复杂性”的复杂适应系统;(4)除了与系统构成相关的模块选择的多样性之外,海尔平台还具有模块化集结的快捷性、灵活性和超模互补性等特征,因而内置了对大规模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客制化支持的过程机制。
论文通过刻画和分析大型企业内部支持支持创业小微的平台组织的总体结构和作用机理,丰富和发展了平台组织理论,并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提供了组织变革方案设计启示。
王凤彬、王骁鹏、张驰:《超模块平台组织结构与客制化创业支持——基于海尔向平台组织转型的嵌入式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2期,第121~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