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 | 看见台湾——我的人大•台大案例模块台湾学习小记
2017-07-27 浏览次数:
台湾,从小就耳熟能详名字,但却从未曾真正去了解,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其中,亲眼去看亲身感受。今天,终于有了让我了解她的机会!
7月5日中午刚刚抵达桃园机场,我们就忙着更换中华电信的4G卡和兑换台币,接机的是同学当地的朋友夫妇,不曾相识的我们却很快进入家常话题,刚入住台大校友任高管的凯撒大饭店就被当地朋友带去了台北猫空--一个可以远眺台北的喝茶去处,体验台湾乌铁奉茶,茶主周仁智主持奉茶,介绍了台湾原生茶的历史和自己发明的泡茶马克杯,猫空乡野别有情趣,一杯清茶涤我心尘。于此,我的学习之行正式开启台北模式。7月6日我们前往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参访,台北文化基金会的赵钏玲女士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由台大从事文创领域的同学陪同,相对于北京798艺术区,台北松山文创更接地气,文创不仅是阳春白雪,还需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文化创意的原本。松山文创园隶属于台北文化基金会,公益的属性让台湾的创客们更愿意称它为创作者工厂,工厂里的设备和配套是共享的,使得创作者们更加专注于本专业。在一个叫四号仓库的地方,正有一场个人作品的展示,“看见--齐柏林”,上来就被他的作品震撼,完全从鸟瞰的角度去拍摄的台湾景象。一边看一边想是什么样的人能拍出如此作品,一刹那我的目光停留在介绍作者的映像上,2017年6月10日齐柏林在空中拍摄时坠机于花莲山区,突然明白前面看到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由生命的来创作的。“我叫齐柏林,我只拍台湾,因为我跟台湾的土地,谈了一场恋爱”在作者的原声中。我了解到,台湾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已计划到大陆拍摄“看见”系列,直至拍摄全世界,此地是我到台湾的第一次感动。我想,未来,一定会有人将他的理想实现!台湾文创,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大成,用生命去创作!
7月7日,晴空如玉蔚海似碧,我们一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的同学与台湾大学管理学院EMBA同学,五十余位兄弟姐妹一起正式开启了为期四天的“大陆市场企业成长与经营模式”人大·台大案例模块台湾站课程,两岸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头脑风暴,探讨互动反思分享,这是一场从不同角度出发,拥有不同认知的思想碰撞盛宴。
时尚骨感的陆洛教授首先开场授课,身着去年台湾街头最潮的少女装给我们现身说法讨论共享经济在服装行业的应用,陆教授的沉浸式授课风格让我们耳目一新。随后请出案例中的公司创始人William分享的关于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想法竟和我一致,看来两岸在企业管理的很多领域是相通的。我们人大商学院的赵晶教授发扬了大陆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京城暴雨延误在机场滞留熬夜通宵到达台湾大学直接来到台大管理学院重光讲堂,给我们分享俄制直升机项目,讲到最后完全没有旅途的倦意,愈发容光焕发了,我们的赵老师就是为课堂而生的!课程结束时获得两岸同学雷鸣般的掌声和敬意。另一位来自人大商学院的支晓强教授,带来的是“从“中介”到“中心”:91金融的商业模式升级”案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商业模式下,创业创新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选择的特点特色等,支老师用蒙古族台湾诗人席慕容的诗《一棵开花的树》诠释了他结束课程的心情,引爆全场。拥有赤子之心的陈家麟教授带来了《打造群众的 3D 打印梦想:FLUX 新创公司》案例,温文尔雅的吴学良教授讲授了《换道超车:长安汽车的品牌自主之路》案例,风趣幽默帅气儒雅的郭瑞翔教授带来了《共享糖衣下的踏踏铁马-- Mobike的崛起与未来》案例,经历台湾经济巅峰时期的陈忠仁教授讲授了《中鼎工程集团之经营与发展策略》案例。在四天授课中老师们显示出的本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反映出两岸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下的思维模式的不同,各自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种种不同却不影响我们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这或许就是我们同宗同源的体现。
课程期间,台大管理学院许文馨教授还带两岸同学前往“台北三创数位生活园区”进行了参访交流,由三创的高管与我们分享了三创园区的原创理念和经营方式,还有HTC公司的高管介绍VR产业的发展动向,并体验了HTCVive第一间官方VR体验店--VIVELAND虚拟现实乐园,上天入地斗僵尸打恐龙急速飞车……同学们仿若回到童年。
来到台北就不能不提它的夜生活,白天紧张的课程学习丝毫不影响晚上去体验它的丰富多彩,在台大同学的陪同和指引下,进入台北夜晚模式:诚品书店敦南店,身临其中很是舒服的,这是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书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看到大陆没有出版的书籍,现场感受创始人吴清友信仰“生命在事业之上,心念在能力之上,事业,工作,都是你生命的道场”,感谢吴先生在连亏15年仍坚持经营诚品,至今有28年,让我们今天能体验她的美好,这种匠人精神的确是我们欠缺的。台北夜市,在玲琅满目的商品和小吃中,我看到中华大地的影子,很多小吃在大陆都有对应,只是台湾人把它做的更精致,更具创新。以酒为例,既有火爆的金门高粱,也有清爽的台湾啤酒,更有浑厚的宜兰威士忌。丰富的物产,使得台湾有了另一个别称--宝岛。四海茶庄,经营台湾高山茶和云南普洱老茶,老板张文铨是南投茶农世家,竟然是誉为中华普洱第一人的邓时海的忠实粉丝,谈到高兴处,赠送我们《普洱茶》--被业界奉为普洱茶圣经的邓时海先生的作品。邓老先生已70多岁的高龄依然经常往来台湾广东之间,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两岸年轻人似乎没有理由不常往来。
时间流逝的很快,四天课程精彩纷呈,转眼之间,分别的日子还是到了,最后一节课后大家不同组合的拍照留念共述情谊,久久不能离去,六个混编而成的人大&台大学习小组,共同经历了四个白昼四个夜晚的充实丰盈学习之旅,已然成为一个集体。这个时候,或许只有拥抱才是最好的礼仪,也是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紧紧的相拥中,我又一次被感动了,终于明白,我们,就是久未重逢的一家人。人大台大·一家亲~!
7月11日台湾大学的傅钟二十一声之来由“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我上演了最后一天只睡三小时,其他时间则在路上践行。夜市归来已是凌晨两点,五点三十分在台湾大学操场集合,跟随台大戈十二成员萧柏林学长晨跑,一起展望戈十三,大汗淋漓洒在这美丽的台大校园。中午时分,乘坐高铁前往新竹,半个多小时即到达,台北的一小时都市圈很是方便,来到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这个集聚了台湾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发源地一探究竟,去了一家中小企业——飞鸟车用电子股份公司和台湾清华大学,这是创新的真正力量所在。飞鸟总经理,胡龙融学长,介绍了公司未来5年的科研计划,作为中小企业,能有这个战略定力,非常难得,大厅墙上的横匾彰显公司的价值观和理想“我们相信经由潜心经营自己的专业及事业,将来可以用一己的力量关怀社会,改善社会,使社会更为温暖理想,更富公平正义。”在赶往桃园机场的路上,两个来自台大和人大的青年,在高速上探讨历史、经济、生活和未来,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一起讨论共同的未来,究其原因我们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兄弟姐妹。
凌晨时分回到北京的家中,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因为你们才让我们有了这美好的相遇相识!感谢这一路人大和台大兄弟姐妹的陪伴,感恩生命中的每次遇见,让我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宝岛台湾。人大·台大一家亲,期待来年北京再聚!
作者:EMBA1602班苏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