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在读生 > 教授观点

杨杜教授谈卓越领导的四类思维模式

2010-10-25 浏览次数:

2010年10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项目在京举行了SOAR飞翔计划新闻发布会,揭开中国EMBA教育再次创新的序幕。人大商学院著名教授杨杜特别致辞,着重就SOAR飞翔计划中反思的部分发表了有关“卓越领导的四类思维模式”的精彩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来自各行各业的与会高管纷纷被其观点和要义所折服。

杨杜教授一语点中要害,指出SOAR计划的教学理念就是为学员创造更大的价值。

SOAR意为“飞翔”,是科学分析(Science)、组织价值(Organization)、 人文时事(Arts)、反思提升 (Reflection)四类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如果把SOAR比作一只飞翔的雄鹰,那么,S(科学分析)、A(人文时事)就是两翼,O(组织价值)是体,R(反思提升)是头。

杨杜教授重点谈论了反思提升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是卓越领导者应有的重要素质。他将卓越领导的思维模式归纳为四类,分别是:

1. “一分为三”思维

2. “灰度”思维

3. “悖论”思维

4. “不”思维

卓越领导的“一分为三”思维是指,处理一个问题至少有三个办法,古人曰:“三思而后行”,西蒙说:“三套方案再做决策”,老子说:“三生万物”。如果思考问题是只认一点,那就走向了极端;如果只认两点,就容易片面;能认三点,则就是客观。“一分为三”其实是管理技巧。

卓越领导的“灰度”思维是指不走极端。管理不能流于简单的黑白是非判断,在黑与白之间其实有很多灰色,管理者要学会系统思考,要懂得度与时机的把握。

“灰度思维”其实是管理艺术。

卓越领导的“悖论”思维是指要学会逆向思考,要学会尊重你的对手。通常的思维模式是“对立”式的,即善的对面是恶,真理的对面是谬误。而“悖论”思维模式认为善的对面是善,真理的对面是真理。杨杜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的EMBA学员,一个伟大的真理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的对面也是一个伟大的真理。一位优秀的军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的敌人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人。“悖论思维”其实是管理哲学。

卓越领导的“不”思维是指管理者的原则底线,就好比华为在发展之初就在《华为基本法》中做出了规定,表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华为公司就能把精力、资源从非核心的业务抽出,真正集中核心资源,形成企业的战略竞争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外,卓越领导者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不是不干事,而是不做英雄。同时要学会“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不思维”其实是管理境界。

杨杜教授同时指出,管理者要处理好“利、权、功、名、理、斗”的关系,要学会“舍”的艺术,即不与员工争利、不与下级争权、不与同级争功、不与上级争名、不与客户争理、不与同行争斗。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学会这六不,那么能获得的平台是很广阔的。

杨杜教授也还指出管理者要处理好“酒、色、财、气、名、权”的关系,处事要学会把握“度”。即饮酒不醉、恋色不迷、爱财不贪、有气不急、图名不虚、求权不私。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不要拿不起、放不下。

他巧妙借用太极八卦图形象地进行比喻,以解释思维模式。道家观念中的“无极生太极”――道生一,其实是有无观;“太极生两仪”――一生二,其实是矛盾观;“两仪生四象”――二生三,其实是时空观;“四象生八卦”――三生万物,其实就是博大精深的周易观。

之后,杨杜教授提出了人生阶段的飞翔规划。孔子说,政治家的作为应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杜教授认为,企业家应要:修身,兴企,为国,富天下。杨杜教授说,作为学者,任务则是:修身,齐家,创知,智天下。关于这些观点,赞成与否的前提之一是看当事人目前是什么职业身份。

最后,杨杜教授以孔子的名言作为结束语馈赠大家。人生在15岁之前和65岁之后干什么呢,那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此语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