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在读生 > 教授观点

管理关系:合作的心态

2010-10-09 浏览次数:

关系管理

合作的心态

几乎不用说,管理就是要与人一起工作,不仅仅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还有同事和伙伴的关系。但是,尽管在西方有许多和合作有关的说法, 但我们通常持狭隘的视角。由于经济学理论的影响,我们把人看作是独立的行动者,可拆分的人力“资源”,可移动、买卖、合并或者缩减的“资产”。但这并不是合作的思维方法。

事实上,当我们的日本同事帮助设计第四个模块的时候,我们自己关于合作心态的定义有了变化。该模块曾被称作“管理员工”。日本同事指出真正的合作心态并不是管理人,而是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合作心态意味着超越授权——所谓最了解工作的人一定要得到管理者的指派才去做这项工作,才会付出承诺。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依赖目前更为普遍的英雄式的管理方式,而是要转变为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参与性管理者更多的是去倾听;他们走出办公室去观察和感受更多的事务,而不是坐在里面自己想象。他们自己脚踏实地,并能在与其他人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他们会减少控制,于是就允许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掌控力。如果“我想,你做”是英雄式管理者的箴言,那么,对于参与性管理者,他们的信条就是“我们梦想,我们一起行动”。日本的同事将其称为背后的领导,它使得很多普通的人也可以去领导。

团队工作方式有时是必要的,但它并不如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用处那么大。 团队组织方式本身很难代表协作观点,也很难培育团队工作。领导者不会去做组织中需要做的很多工作;他们甚至不直接让别人去做那些工作。想反,他们帮助设计组织结构、创造做事情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这些就需要合作的心态。

我们这些年都在讨论网络、团队、联盟、任务小组以及知识工作等。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仍然把管理者想象得“高高在上”。 那么,想象一下你自己处在网络顶端,然后向下俯视。这就使你脱离了它:你怎么能够用那种方法来管理你的关系呢?合作的心态意味着你要身在其中,投入在关系里,并且在过程中进行管理。除此以外,它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意义:将管理置于管理者之外,将管理责任进行分解,让其流向那些主动承担责任并能整合资源的人。